凯思·柯林斯说:“把自己封闭起来,风雨是躲过去了,但阳光也照不进来。”自我封闭是一种行为,也是一种心态。
自我封闭的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,很少或就没有社交活动,除了必要的工作、学习、购物以外,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,不与他人来往。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,没有朋友,甚至害怕社交活动。
有些人在情绪表达上存在困难,常常陷入封闭情绪的状态。当他们状态不佳时,往往会变得沉默寡言,对他人的态度也较为冷淡。这背后可能有以下原因:
为情绪寻找释放的空间至关重要。我们要明白,情绪是自我的一部分,但不应被情绪主宰。尽管情绪可能带来糟糕的感受,但我们大家可以通过行动改善心境。
封闭的想法如同固化的信念,限制着我们的认知和行动。例如,若坚信父母不爱自己,就可能在他们面前隐藏真实的自我,将他们视为威胁。其表现为:
培养自省能力是关键,且要避免自我攻击和否定。当认同某个观点时,尝试审视其局限性。
比如说,不跟其他人交流这件事情,我们大家可以把它称作是封闭自我,也可以称他是善于独处,可以把它称作是没有很好的人际关系,也可以把它当成是陪伴自己的一种表现。
突破封闭想法的重点是增加自己内在的弹性和灵活,如同从紧绷僵化转变为灵动轻松,若深层信念问题难以自我解决,可寻求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帮助。
其实上面两点也有提到关系,在这里,我想重点讲的是,可能有一些我们有意疏远的关系。通常一个人若选择封闭关系,那可能意味着以下几点:
要突破封闭关系,需要与对方进行深入沟通,坦诚交流彼此的信念和过往矛盾,通过梳理关系中的问题,拉近心灵的距离。
走出自我封闭,最终取决于个人的意愿。在追求心灵自由的时代,我们不应强迫自己违背内心去改变。如果状态不佳时渴望独处,应尊重这份选择;若内心深处渴望建立良好关系或表达自我,就需付诸行动。
个体心理学创立者阿德勒曾经说过,这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,而在关系当中,我们应该对话,需要沟通,需要交流,所以说没什么问题是沟通不能解决的,如实的表达自己,尊重自己爱自己,这样就会治愈我们的自我封闭。
*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